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對*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作出批復決定。為保證此次審議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年**月**日-**月**日(*個工作日)。
電話:****-*******、****-*******
地址:德陽市松花江北路*號(政務服務中心三樓***號市環保局窗口) 郵編:******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要求聽證。
一、擬批準的建設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 |
四川省都江堰灌區改造項目人民渠旌綿分干渠*#、*#支渠整治工程 |
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天元街道境內 |
登錄后查看 |
登錄后查看 |
本次工程綜合治理人民渠旌綿分干渠旌陽區段**.*****,其中:干渠*.****(樁號**+***~**+***);*#支渠**.*****(樁號**+***~***+***);*#支渠**.*****(樁號**+***~***+***);*#支渠馬尾河泄洪渠*.*****(樁號**+***~**+***);配套整治渠系建筑物**處,其中:整治節制閘*座,泄洪閘*座,跌水*處,機耕橋**座,人行橋**座,跨渠渡槽**座,整治分水口**處,新建下渠車道*處。配套進行渠道現代化改造(含新增護欄*****、梯步***處及智能化建設)。 |
一、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防治措施 *、廢水治理措施 (*)基坑排水治理措施 基坑排水經沉淀后可抽出用于施工道路和施工區內的灑水降塵,不外排。 (*)施工廢水治理措施 項目施工廢水經設置在施工工區出入口的洗車平臺和隔油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不外排,不會對區域地表水體造成影響。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現有污水處理設施處理。 廢氣治理措施 施工期大氣污染源主要來源為施工揚塵(包括土石方開挖及裝卸揚塵、臨時堆場二次揚塵、運輸揚塵等)、汽車及機械設備尾氣等。 (*)施工揚塵治理措施 ①加強施工管理,安排專職人員負責施工現場衛生管理工作; ②施工前施工場地先修建施工圍擋(高約**),同時在圍擋頂部設置水噴霧裝置,盡量降低施工揚塵對敏感點的影響。 ③對土石方臨時堆場修建圍護設施,防止風起揚塵對項目沿線的敏感點的影響;在施工作業停止后,對裸置場地和臨時堆放的建筑垃圾,采用密閉式防塵網遮蓋或綠化覆蓋。 ④對主施工場地及其附近路段設置及時灑水降塵,施工期采用濕法作業; ⑤對土石方轉運及材料運輸車輛進行嚴格清洗,運行車輛盡可能減緩行駛速度;避免對交通道路造成揚塵污染; ⑥運輸車輛的運輸時間和路線要按照當地城市管理相關部門的要求執行; ⑦建筑棄渣等運輸車輛,車箱遮蓋嚴密后方可運出場外; ⑧本工程為線性工程,項目開挖土(土石方及表土)于項目紅線內臨時堆場堆存,堆放高度*.**,用彩條布覆蓋,四周用土袋擋護。 ⑨在重污染天氣時按要求落實重污染天氣相應措施。 (*)汽車及機械設備尾氣治理措施 ①選用先進的施工機械,減少油耗和燃油廢氣污染;盡量使用電氣化設備; ②做好設備的維修和養護工作,使機械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減少油耗。 ③盡量將燃油設備工作場所移至當地常年主導風下風向和場地開闊的地方。 ④使用節能低耗的運輸車輛,減少汽車尾氣的產生量。 ⑤合理安排材料運輸時段,減少擁堵幾率,降低汽車尾氣排放。 ⑥施工現場嚴禁設置柴油儲罐,防止有關柴油泄漏及爆炸事故的發生。 *、噪聲治理措施 施工期主要分為機械噪聲、施工作業噪聲和施工車輛噪聲。機械噪聲主要由施工機械所造成,且多為點聲源;施工作業噪聲主要是一些零星敲打聲、裝卸車輛的撞擊聲等;施工車輛噪聲屬于交通噪聲。治理措施如下: ①施工過程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 ②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早上*-**點,下午*.**-*點),禁止午休和夜間施工。 ③合理布設噪聲源,對高噪聲聲源加隔聲工棚。噪聲設備應在施工過程中將其放置在遠離周圍敏感點的地方;鋼筋、木材加工房等高噪聲作業點應設置隔聲工棚,工棚使用前應完全封閉,確保施工噪聲不擾民。 ④加強對施工機械設備的檢查維修,防止由于松動部件的震動或降低噪聲部件的損壞而產生很強的噪聲。 ⑤文明施工。裝卸、搬運木材、模具、鋼材等嚴禁拋擲。材料運輸等汽車進場要專人指揮,限速,場內運輸車輛禁止鳴笛。 ⑥施工前做好準備措施,在項目渠道四周均采用彩鋼板進行打圍,并于彩鋼板頂部安裝灑水噴霧設備; ⑦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當掛環保公示牌,在施工工地公示噪聲污染防治措施、負責人、噪聲監督管理主管部門等信息。 *、固體廢物 施工期固廢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渣土、疏浚清理產生的樹木、雜草、表土,治理措施如下: (*)建筑垃圾 對于建筑垃圾能夠回收利用的盡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運送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場。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清運。 渣土及清理的樹木、雜草 本工程建設過程土石方開挖總量*.**萬**(自然方,下同),其中土石方開挖*.**萬**,表土剝離*.**萬**,砌體拆除*.**萬**;土石方回填總量*.**萬**,其中土石方回填*.**萬**,表土回覆*.**萬**萬**;不涉及棄方和借方。綜上,經土石方平衡后,本工程無棄方,不設置棄渣場。嚴禁渣土入渠。 疏浚清理產生的樹木、雜草等雜物,晾曬后采用自卸汽車轉運至垃圾焚燒廠處理。 表土 剝離的表土堆放于臨時堆土場占地范圍內,用于后期覆土回填。 *、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本工程主要生態環境影響是施工過程中占地對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以及對水生動植物、陸生動植物、土地利用的影響。 (*)土地占用影響減緩措施 ①各種施工活動均控制在紅線范圍內,避免對紅線外的環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壞。 ②項目在施工前剝離表土并妥善保存,在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場地的清理和平整,跡地恢復、表土回覆。 ③施工期嚴格落實水土保持措施,加強施工管理,盡量減少因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質污染等對動植物帶來的不利影響。 (*)植物影響減緩措施 ①對于施工場地、臨時堆土區等臨時用地主要占用等,工程結束后臨時用地應首先進行植被恢復,新種植物應選用本地物種,選擇枝葉繁茂、生長迅速的常綠植物,喬、灌、草應合理搭配密植。 ②對臨時堆土場設置臨時防護,進行排水、護坡設計,工程結束后,對臨時占用場地進行平整,進行表土回填,種植長期適宜于本地生長的植被。 ③項目施工結束后,對堤岸護坡進行綠化,結合沿線城市風貌和用地特點分區種植綠化植物。綠化植物主要選擇喬木、灌木、草本等植物進行配置。 (*)動物影響減緩措施 ①工程施工期,嚴格控制施工車輛、機械及施工人員的活動范圍,盡力縮小施工作業帶寬度,以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碾壓,減少對陸生動物生境及覓食場所的破壞。 ②嚴禁夜間施工,若不得不夜間施工的,應經當地相關部門批準后才可施工。應盡量減少高噪聲設備施工,特別是超強的流動噪聲源(如載重卡車),突然轟鳴的間歇噪聲源和連續的固定噪聲源等,以減少施工噪聲對人、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的干擾。 ③加強對施工人員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教育工作,施工期間,以公告、宣傳單、板報和會議等形式,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保護野生動物常識的宣傳,提高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禁止施工人員捕獵蛙類、蛇類、獸類、鳥類等野生動物和從事其它有礙生態環境保護的活動。加強施工管理與監理,優化施工設計,盡量減少施工占地及施工活動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 ④快速恢復地表植被。獸類等動物的棲息環境和分布規律與植被類型密切相關,因此施工期間對植被的破壞,待施工結束后,應及時采取措施,使植被盡快恢復,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清除施工痕跡,對土層較薄的陡坡和棄土石渣堆積場所,培育草灌植被,把地面覆蓋起來。 ⑤嚴禁捕殺野生動物。項目施工期間機械開挖產生的噪聲,工程施工等人為活動的干擾、驚嚇,使施工區域工程占地區以及毗鄰地區的動物遷徙至鄰近地區。 (*)水生生態影響減緩措施 ①本工程施工機械、車輛維修到周邊的修配廠進行,現場不進行檢維修作業。并且在施工工區出入口的洗車平臺和隔油沉淀池,對施工廢水進行隔油處理。可有效防止施工機械油污匯入渠道及周邊自然水體。 ②采取導流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期,避開灌溉期及雨季施工。 ③加強施工人員教育,嚴禁施工人員在工區周邊自然水體進行捕魚、獵捕水禽或從事其它有礙水生生態環境的活動,一旦發現珍稀水生動物,應及時進行保護和上報。 ⑤各類施工作業活動嚴格控制施工紅線范圍內。 *、水土流失的保護措施 土地整治:場地平整修復原有渠道行洪斷面和跡地恢復,包括場地清理、平整等。 表土剝離:采取表土剝離措施,充分保護表土資源,防止水土流失,剝離的表土用于后期臨時占地的跡地恢復覆土,不外排。 植物措施:施工結束后,為減小土體表面產生的水土流失,應對經過土地整理后的施工生產生活設施,覆土厚度沿線棄渣區域進行跡地恢復,土體表面撒播草籽。 臨時遮蓋:對開挖裸露地面及臨時堆土場及時采取密目網遮蓋措施。 宣傳標語:在作業帶沿線張貼水土保持宣傳語,宣傳水土保持政策。 排水溝及沉砂池:在施工臨時道路區、臨時堆土場區、施工生產區內布設臨時排水溝和沉沙池。 *、環境風險分析 首先,最根本的防范措施就是做好相關的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間的施工廢水全部回用,嚴禁排入渠道污染水體水質; 確保施工運輸車輛安全通行,杜絕司機由于疲勞駕駛、速度過快等,導致翻車漏油事故的出現,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現場嚴禁設油罐。施工期間不在現場對施工機械、設備進行檢維修,所有施工機械檢維修均委托周邊的維修店進行; 加強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防止燃油或油污以跑、冒、滴、漏等方式進入地表水。 施工期間的施工廢水隔油沉淀后用于灑水降塵,嚴禁排入渠道污染渠道水質。 *、施工結束后跡地恢復及復墾措施 跡地恢復責任主體為項目建設單位,實施單位為施工單位。本工程主體工程施工結束后,需對區域內臨時用地進行土地復墾、綠化恢復,實施跡地恢復。具體如下: 管理措施:施工方應對現場嚴格管理,設置環境保護相關管理人員,對施工期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督查; 場地清理:拆除圍擋,對開挖動土區域進行坑凹回填,場地平整改造,恢復利用。 土地復墾:萬工后,需對區域內臨時施工用地內的廢棄物進行清除,利用表土進行臨時用地復墾等覆土使用,使臨時占地達到耕地條件; 植被措施:混播植草,選用當地常見物種,確保施工跡地不裸露,減少水土流失 飲用水源保護區措施 施工階段嚴格控制施工紅線范圍,不得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進行機械和車輛沖洗; 不得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設置施工便道、臨時堆場,排放或遺棄各類施工廢水、固廢; (*)建設單位應與地方政府、水廠及相關管理部門建立施工水質管理應急聯動機制,發現水體污染應及采取停工等有效措施,確保取水水質安全。 二、營運期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本工程是以生態影響為主的建設項目,營運期不產生廢水、廢氣,不存在地下水、土壤污染,噪聲污染主要源于流水產生,固廢主要來自吹落樹葉進入渠道、沿線散戶丟棄廢物、山洪接水泥沙等,針對項目特點,運營期主要是對固廢的治理,主要采取定期安排人員對溝渠進行清理,將其集中收集后,運至當地的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置,不會影響項目正常運營。 |
* |
四川省都江堰灌區改造項目人民渠**支渠整治工程 |
德陽市旌陽區德新鎮、柏隆鎮、孝感街道 |
登錄后查看 |
登錄后查看 |
人民渠**支渠整治工程整治長度為**.*****。本工程施工范圍為**+***~**+***、**+***~***+***、***+***~***+***,本項目不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配套整治渠系建筑物**處,其中:改建分水口**處、機耕橋**座、人行橋*座、跨渠渡槽*座、跌水*處,新建節制閘*座,改建節制閘*座,新建泄洪閘*座,改建溢流堰*處,配套進行渠道智能化改造。 |
一、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防治措施 *、廢水治理措施 (*)基坑排水治理措施 基坑排水經沉淀后可抽出用于施工道路和施工區內的灑水降塵,不外排。 (*)施工廢水治理措施 項目施工廢水經設置在施工工區出入口的洗車平臺和隔油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不外排,不會對區域地表水體造成影響。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現有污水處理設施處理。 *、廢氣治理措施 施工期大氣污染源主要來源為施工揚塵(包括土石方開挖及裝卸揚塵、臨時堆場二次揚塵、運輸揚塵等)、汽車及機械設備尾氣等。 (*)施工揚塵治理措施 ①加強施工管理,安排專職人員負責施工現場衛生管理工作; ②施工前施工場地先修建施工圍擋(高約**),同時在圍擋頂部設置水噴霧裝置,盡量降低施工揚塵對敏感點的影響。 ③對土石方臨時堆場修建圍護設施,防止風起揚塵對項目沿線的敏感點的影響;在施工作業停止后,對裸置場地和臨時堆放的建筑垃圾,采用密閉式防塵網遮蓋或綠化覆蓋。 ④對主施工場地及其附近路段設置及時灑水降塵,施工期采用濕法作業; ⑤對土石方轉運及材料運輸車輛進行嚴格清洗,運行車輛盡可能減緩行駛速度;避免對交通道路造成揚塵污染; ⑥運輸車輛的運輸時間和路線要按照當地城市管理相關部門的要求執行; ⑦建筑棄渣等運輸車輛,車箱遮蓋嚴密后方可運出場外; ⑧本工程為線性工程,項目開挖土(土石方及表土)于項目紅線內臨時堆場堆存,堆放高度*.**,用彩條布覆蓋,四周用土袋擋護。 ⑨在重污染天氣時按要求落實重污染天氣相應措施。 (*)汽車及機械設備尾氣治理措施 ①選用先進的施工機械,減少油耗和燃油廢氣污染;盡量使用電氣化設備; ②做好設備的維修和養護工作,使機械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減少油耗。 ③盡量將燃油設備工作場所移至當地常年主導風下風向和場地開闊的地方。 ④使用節能低耗的運輸車輛,減少汽車尾氣的產生量。 ⑤合理安排材料運輸時段,減少擁堵幾率,降低汽車尾氣排放。 ⑥施工現場嚴禁設置柴油儲罐,防止有關柴油泄漏及爆炸事故的發生。 *、噪聲治理措施 施工期主要分為機械噪聲、施工作業噪聲和施工車輛噪聲。機械噪聲主要由施工機械所造成,且多為點聲源;施工作業噪聲主要是一些零星敲打聲、裝卸車輛的撞擊聲等;施工車輛噪聲屬于交通噪聲。治理措施如下: ①施工過程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 ②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早上*-**點,下午*.**-*點),禁止午休和夜間施工。 ③合理布設噪聲源,對高噪聲聲源加隔聲工棚。噪聲設備應在施工過程中將其放置在遠離周圍敏感點的地方;鋼筋、木材加工房等高噪聲作業點應設置隔聲工棚,工棚使用前應完全封閉,確保施工噪聲不擾民。 ④加強對施工機械設備的檢查維修,防止由于松動部件的震動或降低噪聲部件的損壞而產生很強的噪聲。 ⑤文明施工。裝卸、搬運木材、模具、鋼材等嚴禁拋擲。材料運輸等汽車進場要專人指揮,限速,場內運輸車輛禁止鳴笛。 ⑥施工前做好準備措施,在項目渠道四周均采用彩鋼板進行打圍,并于彩鋼板頂部安裝灑水噴霧設備; ⑦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當掛環保公示牌,在施工工地公示噪聲污染防治措施、負責人、噪聲監督管理主管部門等信息。 *、固體廢物 施工期固廢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渣土、疏浚清理產生的樹木、雜草、表土,治理措施如下: (*)建筑垃圾 對于建筑垃圾能夠回收利用的盡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運送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場。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清運。 渣土及清理的樹木、雜草 本工程土石方開挖總量(土石方開挖、砌體拆除)*.**萬**(自然方),土石方回填及利用總量*.**萬**(自然方)。經平衡計算后余方為***。工程整治段渠道內拆除料主要為混凝土塊、磚塊,用于主體工程基礎換填;剩余土石料用于渠道沿線低洼地回填之用,本項目不設置棄渣場。施工期清理其他剩余料主要為樹木、雜草等雜物晾曬后采用自卸汽車轉運至垃圾焚燒廠處理。 表土 剝離的表土堆放于臨時堆土場占地范圍內,用于后期覆土回填。 *、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本工程主要生態環境影響是施工過程中占地對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以及對水生動植物、陸生動植物、土地利用的影響。 (*)土地占用影響減緩措施 ①各種施工活動均控制在紅線范圍內,避免對紅線外的環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壞。 ②項目在施工前剝離表土并妥善保存,在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場地的清理和平整,跡地恢復、表土回覆。 ③施工期嚴格落實水土保持措施,加強施工管理,盡量減少因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質污染等對動植物帶來的不利影響。 (*)植物影響減緩措施 ①對于施工場地、臨時堆土區等臨時用地主要占用等,工程結束后臨時用地應首先進行植被恢復,新種植物應選用本地物種,選擇枝葉繁茂、生長迅速的常綠植物,喬、灌、草應合理搭配密植。 ②對臨時堆土場設置臨時防護,進行排水、護坡設計,工程結束后,對臨時占用場地進行平整,進行表土回填,種植長期適宜于本地生長的植被。 ③項目施工結束后,對堤岸護坡進行綠化,結合沿線城市風貌和用地特點分區種植綠化植物。綠化植物主要選擇喬木、灌木、草本等植物進行配置。 (*)動物影響減緩措施 ①工程施工期,嚴格控制施工車輛、機械及施工人員的活動范圍,盡力縮小施工作業帶寬度,以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碾壓,減少對陸生動物生境及覓食場所的破壞。 ②嚴禁夜間施工,若不得不夜間施工的,應經當地相關部門批準后才可施工。應盡量減少高噪聲設備施工,特別是超強的流動噪聲源(如載重卡車),突然轟鳴的間歇噪聲源和連續的固定噪聲源等,以減少施工噪聲對人、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的干擾。 ③加強對施工人員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教育工作,施工期間,以公告、宣傳單、板報和會議等形式,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保護野生動物常識的宣傳,提高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禁止施工人員捕獵蛙類、蛇類、獸類、鳥類等野生動物和從事其它有礙生態環境保護的活動。加強施工管理與監理,優化施工設計,盡量減少施工占地及施工活動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 ④快速恢復地表植被。獸類等動物的棲息環境和分布規律與植被類型密切相關,因此施工期間對植被的破壞,待施工結束后,應及時采取措施,使植被盡快恢復,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清除施工痕跡,對土層較薄的陡坡和棄土石渣堆積場所,培育草灌植被,把地面覆蓋起來。 ⑤嚴禁捕殺野生動物。項目施工期間機械開挖產生的噪聲,工程施工等人為活動的干擾、驚嚇,使施工區域工程占地區以及毗鄰地區的動物遷徙至鄰近地區。 (*)水生生態影響減緩措施 ①本工程施工機械、車輛維修到周邊的修配廠進行,現場不進行檢維修作業。并且在施工工區出入口的洗車平臺和隔油沉淀池,對施工廢水進行隔油處理。可有效防止施工機械油污匯入渠道及周邊自然水體。 ②采取導流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期,避開灌溉期及雨季施工。 ③加強施工人員教育,嚴禁施工人員在工區周邊自然水體進行捕魚、獵捕水禽或從事其它有礙水生生態環境的活動,一旦發現珍稀水生動物,應及時進行保護和上報。 ④各類施工作業活動嚴格控制施工紅線范圍內。 *、水土流失的保護措施 土地整治:場地平整修復原有渠道行洪斷面和跡地恢復,包括場地清理、平整等。 表土剝離:采取表土剝離措施,充分保護表土資源,防止水土流失,剝離的表土用于后期臨時占地的跡地恢復覆土,不外排。 植物措施:施工結束后,為減小土體表面產生的水土流失,應對經過土地整理后的施工生產生活設施,覆土厚度沿線棄渣區域進行跡地恢復,土體表面撒播草籽。 臨時遮蓋:對開挖裸露地面及臨時堆土場及時采取密目網遮蓋措施。 宣傳標語:在作業帶沿線張貼水土保持宣傳語,宣傳水土保持政策。 排水溝及沉砂池:在施工臨時道路區、臨時堆土場區、施工生產區內布設臨時排水溝和沉沙池。 *、環境風險分析 首先,最根本的防范措施就是做好相關的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間的施工廢水全部回用,嚴禁排入渠道污染水體水質; 確保施工運輸車輛安全通行,杜絕司機由于疲勞駕駛、速度過快等,導致翻車漏油事故的出現,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現場嚴禁設油罐。施工期間不在現場對施工機械、設備進行檢維修,所有施工機械檢維修均委托周邊的維修店進行; 加強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防止燃油或油污以跑、冒、滴、漏等方式進入地表水。 施工期間的施工廢水隔油沉淀后用于灑水降塵,嚴禁排入渠道污染渠道水質。 *、施工結束后跡地恢復及復墾措施 跡地恢復責任主體為項目建設單位,實施單位為施工單位。本工程主體工程施工結束后,需對區域內臨時用地進行土地復墾、綠化恢復,實施跡地恢復。具體如下: 管理措施:施工方應對現場嚴格管理,設置環境保護相關管理人員,對施工期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督查; 場地清理:拆除圍擋,對開挖動土區域進行坑凹回填,場地平整改造,恢復利用。 土地復墾:萬工后,需對區域內臨時施工用地內的廢棄物進行清除,利用表土進行臨時用地復墾等覆土使用,使臨時占地達到耕地條件; 植被措施:混播植草,選用當地常見物種,確保施工跡地不裸露,減少水土流失 飲用水源保護區措施 施工階段嚴格控制施工紅線范圍,不得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進行機械和車輛沖洗; 不得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設置施工便道、臨時堆場,排放或遺棄各類施工廢水、固廢; (*)建設單位應與地方政府、水廠及相關管理部門建立施工水質管理應急聯動機制,發現水體污染應及采取停工等有效措施,確保取水水質安全。 二、營運期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本工程是以生態影響為主的建設項目,營運期不產生廢水、廢氣,不存在地下水、土壤污染,噪聲污染主要源于流水產生,固廢主要來自吹落樹葉進入渠道、沿線散戶丟棄廢物、山洪接水泥沙等,針對項目特點,運營期主要是對固廢的治理,主要采取定期安排人員對溝渠進行清理,將其集中收集后,運至當地的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置,不會影響項目正常運營。 |